陈永仪教授认为,孩子会有成长,除了正面赞美之外,也需要有一定的规范,才能够真正学习到哪些行为是合理的,哪些不是。如果家长什么都说孩子最棒!总是说孩子是最优秀的!孩子反而会失去经历挫折的机会。
拿捏不当,赞美反而造成伤害
长庚科技大学幼保系助理教授常雅珍表示,如果家长长期聚焦在赞美孩子「赢过别人」,可能会产生副作用,举例来说,家长如果以孩子的学校成绩名列前茅为傲,一直赞美孩子:「妈妈知道你赢过所有的人,得了第一名,你真了不起!」孩子会以表现自己为目标,不断想要赢过别人,一旦无法名列前茅,就会失去学习动机,容易自我放弃,因为他并没有在读书的过程中找到乐趣,只是为了想要表现自己。
因此,家长应该称赞的是孩子的努力和投入,引导孩子和自己比较,建立「学习目标」而非「表现目标」,重视「学习过程」而非「学习结果」,才能真正享受学习的乐趣,不断超越自己。
谢丽红教授也强调,刚出生的幼儿,还没有形成明确与固定的自我概念,自我概念的形成来自于周边重要他人对他的回馈,这些回馈就像是自我概念的部分拼图,会让孩子拼凑出对于自我的形象。爸爸妈妈应多赞美与肯定的是孩子在「过程中的努力」,而非「最终的成果表现」而已,如果当孩子只有在炫耀自己的成果表现时,才能得到爸爸妈妈的称赞,才能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,那么表示孩子的自尊与自我概念养成不是很健全。
孩子易失去自我认识与调适力
如果小孩从小一直觉得任何事情他都「应该」是表现最优秀的那一个,他根本没有机会学习到「自我认识」与「自我调适」,你知道「自我认识」与「自我调适」的能力有多重要吗?
陈永仪教授指出,一个无法自我认识与自我调适的人,一旦哪一天遭遇无法受到他掌控的事情,内心会产生严重挫折感,并且会认定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可以让他感觉好过一点(feelbetter),有可能因此一直陷入愤怒、孤独、焦虑、不满意当中;若是如此,又如何面对未来人生各种挑战,把握机会、发挥潜力?
「如果你真的认为你孩子这一辈子都会是最优秀的,不会失败,就继续把他保护得好好的,但是如果你相信他将来是有可能遇到挫折的,身为家长应该教孩子的是如何面对自己的短处,就算跌倒了、失败了,也能拥有自己再站起来的这种能力。」陈永仪教授说。
当心孩子潜能发展受限!
陈永仪教授进一步提醒爸爸妈妈,若不断在他人面前炫耀「自己认为」孩子很优秀的表现,从没有问过孩子本身的意愿或感受,某种程度上,也是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认为我只有在这方面有优秀表现,或是爸爸妈妈只希望我在这方面有优秀表现,如果孩子真正的兴趣跟本不在这方面,反而有可能让孩子有很小的空间去发展自己出自己兴趣与专长。